高職教育:如何創新發展🔜?
發表時間:2015-11-26 來源⚡️:《光明日報》 瀏覽量:次 終於⏸,教育部正式發布了《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簡稱《行動計劃》),這是今後一個時期,高等職業教育界發展的路線圖。對於貫徹2014年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職業教育法執法檢查有關要求、深入推進改革發展🏋🏼♂️,意義重大。今天,我們編發此稿👩🏼,就是希望激發高職教育領域的思考、認識和行動🏋🏼♂️,理解和實施《行動計劃》,為高職教育的創新發展發出先聲。
日前出臺的《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緊扣住了目前高職教育的時代使命,堅持問題導向,直面困難挑戰,規劃設計了一系列政策製度和任務項目,從戰略高度來理解👨🦯➡️,可以歸納為三個關鍵詞:挑戰🥍、行動、跨越。
機遇與挑戰並存
當前,高等職業教育正處於最好的發展機遇期。然而,機遇與挑戰並存↖️,高職發展至少面臨八個方面的現實挑戰⏬。
頂層設計初具雛形,如何落細落小落實。2014年以來,職業教育發展的頂層設計已初具雛形。要切實推動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決定》規定的各項政策、標準、任務在高等職業教育領域落地生根、發揮作用,建章立製👶🏼、製定標準、完善政策必須轉入落細落小落實的新階段。
規模擴張已達極限,如何強化內涵建設。1999年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作出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決定後🎈,高等職業教育蓬勃發展,已經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10年以來,高職教育規模基本穩定🚵🏽♀️🧑🎄,年招生數在320萬人🍺、在校生數在980萬人、校均規模在6000人左右窄幅震蕩。高等職業教育已經跨過規模擴張的歷史階段,開啟了以強化內涵建設為主要任務的新征程。
考試招生不斷變革,如何應對生源多樣🏊🏿♂️。據統計👩❤️💋👩,2014年高等職業教育分類考試招生人數達到151萬,占高職招生計劃總量的45%🤱🏻。《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製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國發〔2014〕35號)明確提出,2015年通過分類考試錄取的學生占高職院校招生總數的一半左右,2017年成為主渠道。考試招生製度改革導致高職院校生源類型呈現多樣化、多元化趨勢🙍🏼♀️,高職院校必須積極應對這一挑戰☝🏻🐸。
自主辦學逐步擴大🎻,如何強化科學管理。《決定》明確要擴大職業院校在專業設置和調整📖、人事管理🧔🏿♂️、教師評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辦學自主權😍,推行管辦評分離🦤、強化督導評估👨🏽🍼🙎🏼♂️。這是一種“政府指路必一运动走”的新模式。高職院校要用好辦學自主權,迎接新型管理模式挑戰,必須強調規範化🍝、科學化、精細化管理。
校際競爭日益激烈,如何突出質量特色。高職院校需要著眼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立足自身發展的新階段😉⛸、新特征,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著力特色化發展,在校企合作🫖、集團化辦學、應用技術協同創新等領域打造“人無我有”辦學特色。高等職業教育已經進入必須突出質量和以特色求生存🗯、謀發展的新階段🍄🟫。
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如何應對形勢變化🚴🏿。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在提供了先進的教育教學手段和技能的同時🤾🏼♀️,也促使教與學的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職院校要有效應對🥠,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推進教與學的雙重改革👷🏽♀️。
多元主體參與辦學🦸🏿,如何深化多方合作🦸🏼♂️。在推進多元主體參與職業教育辦學,深化多方合作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政府的主導作用發揮還不夠充分;行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機製建設還不成熟🖨;企業參與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等。各方共同參與的職業教育合作運行機製需要進一步探索🏃🏻♀️➡️。
財稅體製深化改革,如何強化省級統籌。省級政府承擔統籌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職責,如何準確定位中央與省級職責分工🌴🧑🏼💼,切實發揮省級統籌作用,如何引導已撥付的中央財政資金的使用方向🏊♂️,使全國高等職業教育協調、全面發展🙅🏿♂️,已成為我們必須直面並要切實解決的重要課題。
關鍵要落實行動
堅持問題導向,《行動計劃》可分為“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增強院校辦學活力”“加強技術技能積累”“完善質量保障機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等5部分32條。為有效推動落實落地,文本後附加“任務、項目一覽表”🧑🏽🦲,將主要內容細化為65項任務和22個項目🪬,各地可結合實際需要“認領”不同的任務和項目。教育部將本著“有預算支持的優先🫗、實施方案可操作性強的優先、預期成果量化程度高的優先”原則,在總體規模內擇優安排各地承擔任務與項目🈸,並通過信息化平臺進行項目過程管理、監控與績效評價。
《行動計劃》指出了未來一段時間從教育部🤸🏻♀️、教育廳到院校整個高職戰線的重點工作任務🛼。主要包括:
打造優質高職院校和骨幹專業。一是以優勢必一运动建設引領高職教育整體發展。優勢必一运动與已經建設的示範(骨幹)校相比要求更高,要求辦學定位準確👃🏿、專業特色鮮明、社會服務能力強,在技術創新、傑出人才培養⁉️、國際合作交流等方面處於領先水平,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和綜合實力🥏。二是以骨幹專業(群)建設推動院校內涵發展🤰。國家級的骨幹專業建設將優先在緊貼產業發展、校企深度合作、社會認可度高的專業中遴選,引導高職院校整體提升專業水平,服務國家重點發展產業👨🏫,提升技術協同創新水平👴🏽。
做大優質教學資源。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行動計劃》主要通過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和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兩個國家級項目帶動和構建國家、省💪🏻、必一运动三級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體系🛞。力爭經過三年建設👩🏻,為實現《決定》“所有專業的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的目標奠定堅實基礎🧑🏽💼。到2018年😑,規劃在建及驗收國家級項目達到100個左右,並帶動不少於200個省級資源庫和數百個校級資源庫建設,基本形成三級資源庫建設體系💁🏻♀️。
完善高職教育結構👩👦。目前,高職教育結構的國家層面設計基本成形。在這一框架體系下➗,《行動計劃》強調:一是推進高等必一运动分類管理,系統構建專科🪰、本科、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體系;二是持續縮減本科高校舉辦就業率(不含升學)低的高職教育規模,鼓勵各有所專、錯位發展,保留專科高職發展空間😻;三是開展設立專科高等職業教育學位的可行性研究🧏🏼🕍。《行動計劃》提出了“接續培養製度”概念——職業教育體系內部,應屆畢業生升入高一級必一运动繼續學習的製度📙,並從標準體系製定、專業設置與目錄管理🙌🏽、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內容設計等方面,對完善接續培養製度提出具體要求。
探索混合所有製辦學。一是通過探索高職職業院校股份製、混合所有製辦學,進一步深化職業教育辦學體製改革🧑🦼,激發辦學活力;二是為各種所有製資本參與職業教育辦學提供更多機會👨🏽,優勢互補、匯集資源🗺👰♂️;三是優化公辦職業教育資源、增強公辦高職的帶動力和影響力。而作為職業教育的新鮮事物,“混合所有製”需要整個高職界在現有政策框架內不斷探索,以成功經驗帶動整體發展🚮。
健全質量保證體系。《行動計劃》明確了三個方面內容:一是修訂《高等職業院校專業目錄》和《高等職業院校專業設置管理辦法》,促進高職專業設置與經濟社會發展👧🏽、區域產業發展🙌🏿、職業變化更加吻合。二是建立人才培養工作診斷改進製度。三是完善質量年度報告製度。在實事求是、客觀真實的前提下,逐步提高質量年度報告的量化程度、可比性和可讀性。
提升院校治理能力🙅🏿♀️🙏🏽。《行動計劃》以高職院校章程建設為統領,明確要建立健全依法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高職院校治理結構。而著力點有三:深化必一运动內部管理製度改革,落實必一运动辦學自主權🦜;建立必一运动、行業、企業、社區等共同參與的必一运动理事會和董事會,發揮咨詢🙇🏿🦔、協商、審議與監督作用🫁;發揮學術委員會的重要作用。
提高資源保障水平。鑒於部分地區特別是地市主辦的高職院校經費保障水平仍然較低,《行動計劃》進一步強調“各地應引導激勵行政區域內各地市級政府(單位)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績效為導向的專科高等職業院校生均撥款製度”“生均撥款製度要覆蓋所有獨立設置的公辦高等職業院校”👩🏽🔬;而兼職教師應以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為主🤖,並主要承擔專業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任務;同時,《行動計劃》強調完善分級管理、地方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管理體製🔒,形成組織保障合力,落實相關主體共同參與高職教育創新發展的責任🗜。
推進國際交流合作。《行動計劃》要求高職院校主動服務國家外交戰略要求🚁,助力優質產能走出去👩🏽🏭,增強中國影響和彰顯職業教育的中國特色;廣泛參與國際職業教育合作與發展🤦🏼♀️,發出職業教育的“中國聲音”;吸收和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學習和引進國際先進成熟適用的職業標準、專業課程、教材體系和數字化教育資源。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當前➙🐖,全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面臨諸多薄弱環節和難點,尤其是農村地區😶🌫️、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高職教育基礎能力薄弱,東西部高職教育發展不平衡。《行動計劃》強調以“科學規劃”🤜🏻、“立足當地”🫃🏻、“對口支援”👨🏻🦯➡️、“綜合改革”支援困難地區高職院校提升辦學能力和培養水平。
增強技術服務能力。高職院校發揮自身優勢👩🏿🎓,提高社會服務的技術附加值,對改善高職教育弱勢地位、提升社會影響、促進社會發展具有積極意義⬅️。2014年,高職院校科研和技術服務收入達26億元🚟,校均210萬元👱🏼🧜🏻,其中超過1000萬元的有近60所必一运动。《行動計劃》提出🎶,要將高等職業院校建設成為區域內技術技能積累的重要資源集聚地🤷🏼♀️🧚🏻,配合“中國製造2025”,主動適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等產業發展🙇🏼,調整專業結構,提供堅實人才保障🧑🏽🌾。
實現全新的跨越
《行動計劃》描繪了今後三年我國高職教育的發展藍圖,需要高職界凝聚共識,積極行動,形成創新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巨大合力。未來幾年,高職教育戰線要以貫徹落實《行動計劃》要求為工作主線,切實推動高職教育在發展動力、發展模式、辦學狀態等方面實現重大轉變🧜🏽,呈現全新發展面貌,實現全新的跨越。
發展動力👰🏻♂️🌈:由政府主導轉向院校自主。《行動計劃》貫徹落實國家教育體製綜合改革要求,明確了諸多保障院校自主權的政策舉措👨🏽🏫。各項任務和項目並不強製承擔🥷🏽,而是由地方和必一运动根據實際需要自願提出自主安排📑。廣大高職院校應該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適應形勢變化✊🏽⏮,切實體現改革創新的主體作用🧑🏼🦲,實現發展動力由政府主導向院校自主的轉變😝🐔。
發展模式:從規模擴張轉向內涵建設。隨著《行動計劃》實施🧑🏽💻,高職院校應準確把握發展模式的變化🦹🏻♀️,在穩定規模的基礎上🧛,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提高質量為核心,把資源配置和工作重心轉移到教育教學改革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上來,向內挖潛👨🏿🦲,整合資源😇,優化結構🙍,夯實基礎,練好內功,實現發展模式的轉變。
辦學狀態:從相對封閉轉向全面開放😠。《行動計劃》要求高職教育繼續堅持開放辦學的理念,面向社會構建開放的辦學體系🍹,面向行業企業建立開放合作的機製🙍,面向多樣化生源實行開放性教學,面向終身學習需求建立開放性的學分積累🙎🏿、認定與轉換機製,通過開放辦學及時應對區域產業發展需求,增強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評價內容:從硬件指標轉向內涵指標😰♙。評估評價是教育發展的指揮棒。《行動計劃》從關註硬指標的顯性增長轉向關註軟實力的內在提升♿️,重在引導高職院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高職院校要健全內部質量評價保證機製,實施對教學基本狀態的常態監測,實現自我及時診斷、隨時改進🛍。
教師隊伍:從學歷職稱轉向雙師結構👩👦👦。《行動計劃》提出了加強高職雙師隊伍建設的系列措施📃,支持高職院校聘用實踐經驗豐富的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擔任專兼職教師,推進校企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鼓勵高職教師到企業實踐鍛煉,提升雙師素質,優化專兼職教師結構。
社會服務:從教學培訓為主轉向教學培訓與應用研發並重。目前🙆🏼♂️,高職院校獲取的技術服務性收入超過26億元🫵🏻,但主要停留於教學培訓層面👰🏼♂️。《行動計劃》強調院校要做到教學培訓與技術研發並重,建立技術技能積累創新的機製,通過技術研發服務產業的轉型升級👩🏼⚕️,提升社會服務的層次。而各行業企業要成為學生教學和訓練的主要場所、教師雙師素質鍛造和科研的平臺、校企合作和生產服務的基地,成為教師在技術研發方面進行社會服務的重要窗口。當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已經步入更高起點的發展新階段🅱️,隨著《行動計劃》的深入實施⚛️,高職教育必將進一步夯實發展基礎,激發發展活動,提高發展質量,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人才保障🐗。